什么是“近零碳建筑”?
“近零碳建筑”指建筑物通過適應氣候特征和場地條件,通過被動式建筑設計最大幅度降低建筑對能源的需求,運行過程中全電化,不使用燃氣,建筑排放的碳量處于較低水平。“近零碳建筑”不僅利用各種手段減少自身產生的碳排放,還收集并再利用雨水、充分利用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,最終達到“零廢水、零能耗、零廢棄物”的理想狀態。
在興隆湖畔的一個辦公區,有一個8000多平方米的屋頂花園,就像給這幢建筑戴上了“防曬帽”,降低了大樓的城市熱島效應。不僅如此,大樓設置了采光天井,讓87%的功能房間能夠達到自然采光標準,白天不再需要開燈。位于樓頂的分布式光伏發電不僅可供照明,還可以供電動車充電……這就是日前已經啟用的成都首個“近零碳建筑”——中建濱湖設計總部(中建低碳智慧示范辦公大樓)。
30多項低碳技術
減少碳排放約1027噸/年
據介紹,該大樓總建筑面積7.8萬平方米,地上建筑面積3.9萬平方米。項目由中建西南院總建筑師劉藝牽頭各專業院打造,全過程BIM(建筑信息模型)設計。
據介紹,低碳建筑不僅只是先進設備的使用,應該是貫穿于整個設計本身。這個項目共采用了30多項低碳建筑技術,其中引領技術9項、示范技術24項。
數據顯示,通過低碳建筑技術的采用,中建濱湖設計總部較成都市一般辦公樓年均能耗120千瓦時/平方米的標準,降低至40-80千瓦時/平方米,每年可以節省用電186萬度,約150萬元,年減少碳排放約1027噸。
8000多平方米屋頂花園
建筑屋頂全覆蓋
8000多平方米的屋頂花園,做到了建筑屋頂全覆蓋。這就好像給大樓戴上了一頂‘防曬帽’,降低了大樓的城市熱島效應。除了屋頂有植物“防曬帽”,建筑立面上還有“植物遮光簾”——精心栽種的本土植物油麻藤形成垂直綠化,給建筑遮陽。
在辦公用電中,空調是一個耗能大戶。除了打造屋頂花園、垂直綠化,為大樓降溫,大樓的“外衣”——幕墻所采用的特殊材質玻璃,較普通中空玻璃節省35%的空調能耗。
在窗戶設計上,也花了很多心思——大樓采用的“氣象跟蹤技術自控天窗”,可以根據感應器聯動實現自動開啟,加上可開啟百葉,增大了自然通風面積。在設計中利用了CFD(計算流體動力學)模擬室外風環境,充分利用自然通風;還在局部實驗“預冷通風技術”,通過機械風機在過渡季節進行預冷通風,進一步降低能耗。
在大樓的地下室設置了雨水收集池,用于植物灌溉和場地沖洗;同時,采用智慧灌溉系統,節約水資源。根據測算,每年可減少用水約1700噸。
865平方米光伏發電板
每年可產生10萬元收益
大樓里,多種技術的疊加使用,大大降低了建筑能耗,從而減少了運行過程中的能耗花費。
以用電為例,整個一二層的示范區域照明及電腦用電,以及地下室照明和充電,都來自大樓六層及七層的分布式光伏發電。
大樓分布式光伏板面積總共865平方米,裝機容量163千瓦,年發電量約12.9萬度;地下室設有的大型儲能機房,則相當于‘充電寶’。
機房中的運維系統可實時監控發電量及用電量。對于直流充電樁,今后還計劃采用雙向直流充電樁,這樣的話,員工除了可向電動車充電外,還可向大樓儲電裝置反向充電。在南側建筑屋頂也有新增光伏板,可以擴大直流電使用面積。據測算,光是建筑光伏發電一項,每年可產生10萬元收益。
此外,在設計時,對大空間采光問題進行了模擬分析,在最有利區域設置采光天井,使87%的功能房間達到自然采光標準,這樣就可以減少白天開燈;利用屋頂花園設置光導管,將自然光導入室內,進一步減少了照明用電。與此同時,“工位照明DALI控制系統”的感應模塊,可以感應區域人員活動情況,避免了辦公區空無一人卻燈火通明的情況出現。
第四屆中國建筑供應鏈創新應用高峰論壇在陜… 2022-09-14
全面積17.19%!龍焱碲化鎘組件轉換效… 2022-09-07
國內首座近零能耗建筑在北京城市副中心亮相… 2021-12-10
利好BIPV!16省“十四五”規劃明確推… 2021-02-19
PPT下載 || 新征程——BIPV/光… 2021-02-10
樓頂更好看,現在都裝光伏陽光房! 2021-02-08
平價光伏助推“光伏建筑一體化”落地 2021-02-03
中信博與中遠金風簽訂BIPV戰略合作協議 2021-01-29
硅寶科技100%助力全球首個“獨角獸” 2021-01-29
新年開門紅 │ 新年伊始,賽格龍焱捷報頻… 2021-01-29
無錫首個裝配式光伏建筑一體化項目啟動 2021-01-15
國內最高標準光伏綠色建筑開建 2021-01-12